2025年8月12日

16年坚持无偿献血!马秋民:水务人的“热血方程式”丨闽都热血


在福州长乐区远航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里,党群人事部经理马秋民的手机屏幕上,闪现着一条条排列整齐献血记录。从2009年第一次踏上献血车开始,他献血34次,累计捐献全血10400毫升、单采血小板14治疗量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他16年如一日的坚持与自律。

图1.jpg

马秋民参加无偿献血

“为了能更好献血,我常年坚持锻炼身体”,马秋民笑着说。献血生涯不仅让他荣获,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、银、铜奖,还让他成为同事眼中的“热血榜样”,更是影响了家人,尤其是他的“熊猫血”女儿,已立下誓言,“成年后要像爸爸一样献血,救更多人”。

街头邂逅,开启热血征程

2009年夏天,刚毕业的马秋民在长乐街头偶遇一辆献血车。那时的他对献血并无太多了解,但“能帮助他人”的念头,让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了献血车,参加了第一次献血,捐献全血400毫升。

“那时候的献血条件远不如现在,也没有完善的联网系统。”马秋民回忆道。尽管如此,他仍坚持每半年捐献一次全血,从未间断。

图2.jpg

马秋民参加无偿献血

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他了解到捐献成分血对患者的帮助大,且献血间隔期更短。于是,他转向捐献单采血小板。今年他已捐献单采血小板7次,“两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只需14天间隔,虽然每次要花一个多小时,但能精准帮助血液病等急需血小板的群体。”

深夜攻坚的“双面”人生

白天,马秋民是保障千家万户用水安全的水务人;夜晚,他是自学技术攻克难题的“拼命三郎”。

图3.jpg

马秋民在工作中

供水行业关系民生,一旦出现问题,必须争分夺秒解决。马秋民和团队成员常常在深夜奔赴现场,排查管道故障、调试设备。有一年,某片区供水系统出现严重问题,他和团队连续三个月加班加点,最终通过分时控制系统化解了供水危机。

“供水行业责任重大,和献血一样,都是守护生命的防线”,马秋民说。

图4.jpg

马秋民多次献血获得荣誉证书

工作之余,马秋民长期匿名资助贫困学生,“钱不多,但能帮一点是一点”,他轻描淡写地说道。在他看来,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,而是团队互相影响的结果,“我们有的同事是曙光救援队队员,有的通过各种途径做公益,大家都默默做了很多好事” 。

锻炼与奉献的双向奔赴

血液质量必须达标,因此对献血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,为了保持最佳状态,马秋民坚持每天5公里长跑加器械训练,十几年如一日,“献血让我更自律,锻炼又反哺献血,形成良性循环”,在他的带动下,多名同事加入献血队伍,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低调,他摆摆手,“做这些不是为被看见,只是对得起自己的心”。

图5.jpg

马秋民与同事参加无偿献血活动

马秋民的善举不仅影响了同事,更深深感染了家人。他的女儿虽未满18岁,却已多次跟随父亲参与公益活动并郑重承诺“成年后,我也要像爸爸一样献血”更特别的是女儿拥有罕见的Rh阴性“熊猫血”这意味着她献血可挽救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马秋民欣慰地说“她能理解献血的意义并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很自豪”。

16年来,马秋民从一名普通的无偿献血者,成长为公益多面手。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因坚持而熠熠生辉。

“看到捐献的血液合格了,就觉得自己对社会还是有绵薄贡献的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他坚持的动力。

在马秋民看来,献血、公益、工作,都是人生的一部分。他用爱心和热血,书写了一道独特的“热血方程式”——自律、奉献、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