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位医者,她的血管里,流淌着比常人更炽热的温度,26年来,19次挽袖,她无偿献血6600毫升。
她是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(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)感染一科主任、医保办主任陈雅红,是全国艾滋病防治专家,也是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”获得者。
无偿献血,是有福报的事
“能用自己的血液挽救生命,是我人生中最光荣的事。”刚查完病房,陈雅红摘下口罩,慢慢讲述自己的献血故事,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。
虽然1999年第一次无偿献血的记忆,久远到已经模糊,但陈雅红对2007年在广西南宁的那次献血印象深刻。自那时起,无偿献血就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“那时候到广西巡诊,发现那边贫血患者较多,常有患者因缺血陷入困境,有的患者血红蛋白仅剩28g/L,血液对他们来说,就是命。”作为医生,陈雅红比谁都明白,血液的重要性。“一袋血不仅能救一个人,而是可以拯救三个人”。他们也许是贫血患者、烧伤患者、血友病患者,又或是白血病患者。
之后的日子,无论工作多么繁重,她总会抽出时间献血。如今,她累计献血19次,总量6600毫升。陈雅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,并已达到银奖标准。
陈雅红珍藏的荣誉证书
“前些日子去南京一处景点,本已买好门票,结果售票人员提醒,献血超过4000毫升的可以免票,还帮我退了票。”陈雅红说,虽然才省了20元,但无偿献血的义举被人认可,让她很开心。
让她感触更深的是,她的母亲在急需输血时,因为自己,母亲享受到免费用血。这让她更加感觉无偿献血是有福报的事。
医者的责任,不仅在诊室更在人间
“70后”的陈雅红,不仅是“热血先锋,还是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楷模。
她深耕感染性疾病(艾滋病)诊治工作27年,是全国艾滋病防治专家。她曾先后两次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布朗大学Miriam医院学习交流,归国后她积极投身艾滋病防治事业,多次奔赴北京、广西、安徽、河南等地开展艾滋病抗病毒巡诊活动。
陈雅红还参与翻译世界卫生组织《儿童艾滋病诊疗手册》,为国内婴幼儿及儿童HIV感染诊治领域带来了珍贵的参考资料,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。
陈雅红在查房
前些年,陈雅红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,时刻做好救人的准备。
“无论是无偿献血,还是防艾行动,只要需要,我就去做。”陈雅红用行动证明,医者的责任,不仅在诊室,更在人间。
当好“热血榜样”,让更多人伸出手臂
多年来,在无偿献血和公共卫生事业中,陈雅红默默奉献,成为同事们心中的榜样。凭借医者的专业素养和独特视角,她充分发挥优势,积极向同事、朋友和患者普及献血知识。
参加学术会议的陈雅红
部分人因对献血知识了解不足,对献血存在恐惧和误解,她便主动向大家进行献血健康科普。遇到初次献血紧张不安的人,她会耐心讲解献血流程和注意事项,以温和的话语安抚对方情绪,用专业的知识打消对方顾虑。陈雅红还提醒,为了患者的健康,别熬夜、别喝酒,文身、打耳洞者一年内是不可以献血的。
在她的影响下,同事、朋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“献血新兵”,这让她比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更觉得珍贵。“有些拯救需要精湛医术,有些只需要一颗滚烫的心。”她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