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2日

"献血大王"高永华的爱心"长征"路


    核心提示:1995年以来,高永华已在全国近400家血站宣传过无偿献血,截止至2013年7月,他累计献血146次,献血总量达98780毫升,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18遍;拥有89本献血证,包括港澳台地区的。
    为了宣传无偿献血,1997年至今,高永华单骑骑遍全国34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,经过2000多个县市,累计行程12万多公里,骑坏7辆自行车,穿坏50多双胶鞋。
    如果不是港澳通行证的签证过期,高永华不会从深圳返回福州,他还将继续“单骑走中国”的行程。
    2013年6月2日从福州出发,7月8日返回福州办理签证,这位69岁的老人骑着一辆自行车,将第六次进香港。他的目的只有一个:无偿献血,并唤起更多的人无偿献血。
每年花半年乃至10个月的时间,“单骑走中国”,宣传无偿献血——这样的行动,高永华已坚持17年!这样的执著,是为了回应他的内心之问:一个农民怎样为社会奉献?

51岁首次献血  坚持至今19年

    高永华原是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汤村的农民,“下面这个公园,以前是我们村里的地。”顺着他家窗户望出去,楼下即是温泉公园。1995年,城市化浪潮袭来,田地变公园,高永华也变身市民,分得了安置房产,原本种菜为生改为收房租为业。
    人闲下来,但心没闲,“怎样为社会做点什么?”之问,始终激荡在只有初中文化的高永华心间。
    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在离家附近的省图书馆找到答案。“有一次我看报时,读到了一篇名为《热血挽救生命》的报道,我就觉得,我一个农民,其他的也做不了,献血很简单,这个我可以做到,还能献爱心,帮助他人。”
    1995年5月31日,51岁的高永华第一次献了血。“当时,社会上无偿献血的氛围不浓。血站领导看到我来献血,想通知媒体来报道,被我劝住了。”此后,高永华每三个月献一次血。虽如此,他却自认为是“爱心路上迟到者”,“我是一个农民,一没技术,二没文化,只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社会。只是,我觉悟到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已经51岁了。”
    怕不被理解,他瞒着别人也瞒着家人,“当时,很多人的观念还是,献血后身体会慢慢垮掉。”直到1997年春节,血站领导带着大批记者到他家慰问、拜年,全家人才知晓。“我头一次知道他一直在献血,吓坏了,后来发现他身体比没献血前还好,肩周炎、腰肌劳损等老毛病都没有了,就支持他了。”高永华的爱人朱阿姨说。当时,高永华53岁,装修房子时,上百斤的水泥、沙袋,他能扛到5楼。几位乡邻亲眼看到他献血前后的变化,觉得献血利人利己,也加入无偿献血行列。

17载单骑走中国  行程12万多公里

    1997年,香港回归祖国。高永华觉得这是中华儿女的骄傲,他准备“千里单骑迎回归”,6月13日从福州出发骑到深圳,一路宣传无偿献血。没想到,这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
    6月24日到深圳罗湖,因签证没有办好,高永华又返回福州。8月28日终于进港,他献了血,并加入香港捐献骨髓中心,承诺捐献骨髓。9月4日,他从香港出发去台湾探亲,并逗留了3个月。

    这一趟港台行,对高永华震动很大。“在香港和台湾,我第一次知道‘义工’这个概念,很多公职人员在工作之余都做义工。那里的宣传做得好,无偿献血氛围很浓,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。我就想,一个人献血量总归有限,人多了,量也就多了。”由此,他坚定了每年全国宣传无偿献血的决心。
    1998年,高永华“单骑走中国”启程,此后每年坚持,短则半年,长则10个月。一般夏天走北方,冬天走南方,路线则是以各地血站为点串成线。2011年,从福州出发,行进江西、湖南、重庆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、西藏等10个省市,还骑上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。
    他的装备是一辆自行车,负重却不轻:日常用品、备用药,挂图、彩旗等宣传品,钳子、皮囊等修车工具,记者上前掂量了下,足有50多公斤重。“路上车坏了,我都是自己修,皮囊就是用来装水补胎用的。”他说。
    1997年至今,高永华骑遍全国34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,累计行程12万多公里。从天涯海角三亚到北国之滨漠河,从东海之滨上海到世界屋脊拉萨;从平原到高原,从草原到荒漠,无所不至。“全国有血站的城市,我都到过了,也在很多血站献过血,有些还去了两三次。”他说。
    大江南北,星夜兼程,风餐露宿,他穿坏了50多双胶鞋,骑坏了7辆自行车,最新的第8辆是他2010年在河北承德买的“加重型”,如今也已破旧不堪:内外胎、刹车皮、轴承、链条、脚踏等零部件,他已记不清换了、修了多少次。

 一次次惊险之旅  多少次逃出生天

    看上去很壮观很浪漫的“单骑走中国”,老高却看得很平静。“我始终坚持不冒险”,出发前仔细规划好路线、备足物品,路况不明不走、天气恶劣不走、赶早不赶黑、上山时早上走不午后走等,这些都是他设定的原则。“这是对生命的尊重,我相信科学。”他说。
    即便如此,有太多的不明在路上等着他,挫折、惊险,甚至生死一瞬间,无时不在。
    2002年8月底,高永华骑到四川雅安,准备从此沿川藏线,骑到西藏拉萨。这是一段连汽车司机也不愿意走的路,平均海拔4000多米,要翻越10多座大山。雅安血站的人怕他身体吃不消,劝他不要走,高永华的韧劲却上来了:如果我能走过去,不是正好可以证明献血之后身体仍然很好吗?
    清晨5点,高永华就出发,骑一段,推一段,到达一个山顶,海拔已达4270米。原本想下山轻松一些,没想到一路坑坑洼洼,车轮打滑,刹车片失灵,他连人带车一下子冲到沙包上,手皮全部擦破。“看到情形不对,我赶紧把方向打到靠山的里边,如果冲到山外边,后果就不堪设想了!”现在回忆,他仍是心有余悸。
    更换了刹车片,顾不上疼痛,高永华继续赶路,下午5点左右,终于到达山脚下。第二天起床后,他的手肿得像拳击手套,手臂也肿得鼓鼓的,用红花油涂敷处理后又上路了。9月23日,终于到达拉萨。
     2004年7月,他从新疆红山口前往七河台,途径80公里无人区,公路两侧都是沙漠,地表温度达到50多摄氏度。骑到近一半路程时,自行车轮钢条受高温炙烤突然断了。“当时,路上又没有车辆经过。在这样热而且缺水的情况下,人很快就会虚脱,甚至被烤死。”他拿出烫手的工具,忍着炙烤,将自行车修好,继续前行,到晚上9时终于走出沙漠。“当时如果车修不好,我很可能就倒在那里了。”
    类似这样的惊险,实在太多太多,比如五天四夜穿越“死亡之海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、从泥石流里死里逃生……不过,面对记者的追问,高永华却不愿多说,用“有惊无险,能挺过来”淡淡带过。
    17年“单骑走中国”,靠的是精神,拼的是体力,还有经济。每出去一趟,高永华的花费都在1万元左右,这主要靠出租房子的收入支撑。为了省钱,他将每天的花销控制在三四十元,住最便宜的旅店,吃的经常是馒头、咸菜。在路上,很多人想捐助钱物,他都婉言拒绝。“每到一地,我坚持不开口,不伸手要捐助、要东西,如果到处开口伸手,那就降低了我的人格;每到一地,我要开宣传之口,要参加献血,伸献血之手。”
    富足的精神之外,高永华的家却有点简陋。近100平方米的房子,装修一般,几无时髦高档的家电和家具,人造革沙发已经裂开了四五道口子,泛黄的海绵绽露醒目。高永华坦承,老伴时有埋怨,“我也挺愧疚的,毕竟一年这么长时间不在家。不过,看到我宣传有效果,她也就默默支持了。”有时候,老高还自嘲一下:“十几年,没灾没病,连感冒都没有,不用花钱看病,不是也赚钱了吗?”
 

高永华人生感悟

1.若问老高壮如牛  只缘捐血健身体
2.人生好事能做尽量做
不做白不做,日子照样过
到头回首懊悔又难过
3.我不奢侈人生百岁,因为我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。但我可以追求百次热血捐献并为之奔走呼唤,那是我可以无限地拓宽生命的宽度。
4. 宁失颐享天伦乐  唤取万众康健笑  长作天涯异乡客  无愧岁月恨蹉跎 

 

(段金柱  叶长英)